欢迎来到深圳市冠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深圳市冠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库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0755-26553866 26544100
26544200
26544300

油墨触变性的影响与控制

2019-11-01(1253)次浏览

       【冠亚技术WL-70油墨固含量测定仪】油墨的触变性较大,在发生触变之前油墨的黏度较大,非常黏稠,上到印刷机墨斗后,很难被均匀传送,严重的出现不下墨,产生所谓“堵墨”现象;生产中因油墨触变性大,造成堵墨、输墨不畅,导致印刷品供墨量不稳定,墨色越来越浅,局部网点模糊不清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操作人员经常搅拌墨斗,检测黏度等。油墨触变性太小时,油墨在上机后,黏度不能够下降,传墨不顺,同样也影响质量。


油墨触变性在生产中的体现

现象一:在印刷生产中,常用的品红、透明黄等系列油墨黏度较大,上印刷机后,经过多次人工搅拌、墨辊传送后,其凝固状态迅速降低,油墨变稀,黏度下降,造成版面印刷模糊、网点不清晰等。

现象二:部分触变性大的油墨常在中途停机后,会快速变稠,严重的甚至出现不能传墨,造成生产不能有序进行。


油墨产生触变性的原理

       大多数油墨都具有触变性,因为正是油墨具有了这样的性能,才能够很好地被传送以及均匀化印刷。

       而油墨独特的内部结构也决定了它具有触变性。油墨主要是由颜料、连结料、填充料及少量的助剂组成,在静止状态下,颜料分散在连结料中,形成分散体系,颜料表面带有电荷,而连结料含有一定数量的极性介质,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界面附近形成有规则的排列,达到引力和斥力的平衡,形成一个所谓的“扩散双电层”,内部各成分产生稳定的“架子”网状结构,整个体系呈现凝胶状。在搅动和摩擦等外部作用力下,颗粒与颗粒、颗粒与介质、介质与介质间的作用力,致使“架子”结构被拆散,所以流体变稀,呈溶胶状态,黏度下降;外部力作用时间越长,粒子和电层被破坏得越严重,黏度下降得越严重;当外力撤除时,粒子双电层又恢复到原来状态,表现为黏度重新恢复,油墨又变得黏稠起来。

油墨触变性对印刷的影响

油墨触变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在印刷中,油墨触变性对印刷品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油墨的触变性较大,在发生触变之前油墨的黏度较大,非常黏稠,上到印刷机墨斗后,很难被均匀传送,严重的出现不下墨,产生所谓“堵墨”现象;生产中因油墨触变性大,造成堵墨、输墨不畅,导致印刷品供墨量不稳定,墨色越来越浅,局部网点模糊不清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操作人员经常搅拌墨斗,检测黏度等。油墨触变性太小时,油墨在上机后,黏度不能够下降,传墨不顺,同样也影响质量。

       为此,有的印刷机在墨斗中装搅拌器,将油墨充分搅拌,改善流动性,降低黏度,防止堵墨、糊版。适当的触变性可以提高印刷适性,增强印刷后图文的网点清晰度和挺度,所以我们在生产和使用时,应该了解产品要求,选择适当触变性的油墨。


利用工艺技术改善油墨触变性

       一方面,印刷要求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另一方面,油墨触变性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印刷品质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控制油墨触变性,显得较为重要。

       考虑到触变性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油墨选购和印刷生产工艺两方面来对其进行控制,减少印刷中触变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在使用前对所使用的油墨基本性能有初步的了解。

       目前胶印类油墨主要分为3类。

       (1)非触变性油墨,印刷过程中无结构破坏。主要有铬黄、耐晒色淀蓝系列;

       (2)触变性较小油墨,印刷过程中结构破坏少,很快恢复。有永久红、色淀红等系列;

       (3)触变性高的油墨,印刷过程中结构破坏严重,触变时间长,恢复时间持续长。有联苯胺黄、立索尔红等系列,占目前使用油墨的一半以上。

       在生产前,应根据客户对印刷品质量的要求及印刷版面网点情况,选购合适的油墨。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生产工艺和环境等因素来改善油墨触变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1)尽量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印刷,恒定的温湿不仅可以改善油墨触变性,而且减少了印刷过程中纸张、润版液等给生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条件有限的话,在没有空调等大型设备的情况下,生产车间最好是封闭的,减少直接受外界温湿度的快速变化的影响。

       (2)在油墨的触变性较大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印刷速度,减少高速转动的剪切力对油墨黏度的影响。

       (3)在不影响版面均匀、充分上墨的条件下,要控制好润版液的酸碱性,减少油墨的黏度变化。

       (4)调整好机器上的墨辊、水辊位置,控制好间隙,防止各辊间隙过小,造成接触过紧,摩擦过大。

       (5)控制好墨斗辊转动行程,行程越大,油墨受到的剪切力越大,黏度变化越快。

       (6)触变性较大的油墨最好使用短墨路印刷设备,这样可以减少传送过程中油墨黏度的变化,减少触变性的影响。

       (7)合理选择印刷油墨和印刷网版线数,网点线数越高,印刷精度越高,要求油墨的触变性越大。而大面积实地版印刷时,最好使用触变性小些的油墨,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印刷质量。